如果你最近因为月经不调、备孕困难或早早孕流失而困扰,无须过度焦虑,黄体功能不足并不是一个可怕的诊断,而只是一个提醒:是时候更细心聆听身体的信号了。
临床表现
- 月经周期异常:黄体期缩短(月经周期正常但排卵后至月经来潮时间<10天)、月经提前(周期缩短)、经前点滴出血。
- 不孕或反复流产:孕酮不足可能导致胚胎着床困难或早期流产。
- 经前症状:如乳房胀痛、情绪波动等可能减轻(因孕酮水平低)。
基础体温(BBT)监测
- 黄体期体温升高不足:排卵后基础体温上升幅度<0.3℃或波动不稳。
- 高温相持续时间短:体温升高持续<10天。
- 注意:需连续监测3个月以上,但结果易受其他因素干扰(如睡眠、疾病)。
激素检测
血清孕酮(P)水平:
- 单次检测:在黄体中期(排卵后第7天左右)孕酮<10 ng/mL(或<31.8 nmol/L)提示不足。
- 多次检测:因孕酮呈脉冲式分泌,单次结果可能不准确,需多次检测取平均值。
其他激素:
- FSH/LH异常:卵泡期FSH或LH不足可能影响黄体功能。
- 催乳素(PRL)升高:高泌乳素血症可能抑制黄体功能。
子宫内膜活检(金标准,但少用)
- 时间:月经来潮前1~2天(黄体晚期)取子宫内膜组织。
- 病理结果:若子宫内膜发育延迟(与月经周期天数不符>2天),提示黄体功能不足。
- 缺点:有创操作,临床已逐渐被激素检测替代。
超声检查
- 黄体形态:超声下黄体体积小、血流信号差可能提示功能不足。
- 子宫内膜厚度:黄体期子宫内膜薄(<8mm)可能间接反映孕酮不足。
其他辅助检查
尿LH检测:确认排卵是否正常,排除无排卵性月经。
甲状腺功能:甲减或甲亢可能影响黄体功能。
胰岛素抵抗或PCOS:这些疾病可能伴随黄体功能异常。
注意事项
- 综合判断:单一指标(如孕酮低)不能确诊,需结合症状、体温、激素等。
- 排除其他病因:如子宫内膜异位症、高泌乳素血症、甲状腺疾病等。
- 动态观察:建议至少监测2~3个月经周期。
怀疑黄体功能不足怎么办?
就医检查:妇科或生殖科医生会根据症状和检查制定方案。
治疗选择:可能包括黄体支持(如孕酮补充)、促排卵药物(如克罗米芬)或治疗原发病(如甲减)。
*图文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作为诊断依据,个体有差异,如有不适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