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期促排是一种利用排卵后卵巢内残留小卵泡进行促排的辅助生殖技术,其核心流程围绕黄体期启动促排、监测卵泡发育、适时取卵及后续胚胎管理展开。那具体流程是怎样的?好柿花生顾问为你解答!
黄体期促排适用人群
- 卵巢低反应(POR):既往常规促排获卵少(≤3枚成熟卵)。
-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AMH低(如<1.1 ng/mL)或基础窦卵泡(AFC)少(<5个)。
- 需紧急取卵:如肿瘤患者需尽快冻卵/冻胚。
- DuoStim(双重刺激)方案:同一周期内先进行卵泡期促排,再衔接黄体期促排。
黄体期促排具体流程
1.前期准备
月经周期监测:确认自然排卵或诱导排卵(如用HCG触发)。
黄体期确认:通过B超(见黄体)和孕酮(P>3 ng/mL)判断是否进入黄体期。
2.启动促排
时间:排卵后2-3天(黄体早期)开始。
用药方案:
- 促卵泡激素(FSH):如果纳芬(Gonal-F)、丽申宝(Menopur),剂量通常较高(如225-300 IU/天)。
- LH补充(如必要):如乐芮(Luveris)。
- 拮抗剂防排卵(如适用):如思则凯(Cetrotide),防止LH峰提前出现。
3.监测与调整
- B超监测:每2-3天观察卵泡生长(目标:直径≥14 mm时密切监测)。
- 激素检测:E2(雌二醇)、P(孕酮)、LH,调整药物剂量。
4.触发排卵
时机:当1-2个卵泡≥18 mm时。
药物:
- HCG(如艾泽):模拟LH峰促使卵泡成熟。
- GnRH激动剂(如达菲林):适用于OHSS高风险者。
5.取卵手术
时间:触发后36小时(如HCG注射后36h)。
麻醉:通常静脉麻醉,经阴道超声引导下取卵。
6.黄体支持
由于黄体期促排可能影响自然黄体功能,需额外补充:
- 黄体酮(阴道凝胶/针剂)。
- 雌激素(如补佳乐)必要时使用。
7.胚胎处理
全胚冷冻(FET):因黄体期内膜不同步,鲜胚移植成功率低,通常冻存胚胎后择期移植。
黄体期促排与卵泡期促排的区别
对比项 | 黄体期促排(LPS) | 卵泡期促排(常规) |
---|---|---|
启动时间 | 排卵后(黄体期) | 月经第2-3天(卵泡期) |
卵泡来源 | 黄体期募集的小窦卵泡 | 自然周期的基础卵泡 |
用药剂量 | 通常更高(因卵泡反应差) | 个体化调整 |
内膜状态 | 不同步,需冻胚 | 可鲜胚移植(如内膜达标) |
适用人群 | 低储备、反应差、DuoStim | 常规IVF患者 |
黄体期促排注意事项
- OHSS风险:黄体期促排仍可能发生卵巢过度刺激,需密切监测。
- 卵子质量:研究显示黄体期卵子与卵泡期质量相似,但个体差异大。
- 周期安排:部分患者需连续促排(如DuoStim),身体负担较大。
整个流程通过精准的激素调控与卵泡监测,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最大化获卵机会,尤其适合卵巢功能较差或需二次促排的患者,最终通过冻胚移植策略提升妊娠成功率。
*图文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作为诊断依据,个体有差异,如有不适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