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期促排的副作用,大家充满忧虑和担心,是很正常的心态,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揭开黄体期促排“副作用”的面纱!
黄体期促排的副作用一般包含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激素紊乱与内分泌影响、卵泡发育不同步或低反应、心理与身体负担,不过不同的方案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一些副作用,下面好柿花生顾问对可能的副作用都做详细的分析。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
表现:
- 轻度:腹胀、卵巢增大、轻微腹痛。
- 中重度:腹水、胸水、血液浓缩(D-二聚体升高)、少尿、电解质紊乱,甚至血栓风险。
风险因素:
- 高雌激素水平(E2 > 4000 pg/mL)。
- 获卵数多(>15枚)。
-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但黄体期促排较少用于PCOS)。
预防与处理:
- 触发排卵时避免HCG:改用GnRH激动剂(如达菲林)减少OHSS风险。
- 全胚冷冻:取消鲜胚移植,避免妊娠加重OHSS。
- 支持治疗:补充白蛋白、利尿剂(必要时),监测尿量和电解质。
激素紊乱与内分泌影响
1.黄体功能不足
- 表现:孕酮(P)水平不稳定,可能影响内膜容受性。
- 处理:加强黄体支持(黄体酮阴道凝胶/针剂、口服地屈孕酮)。
2.雌激素过高
- 表现:乳房胀痛、情绪波动、内膜过厚。
- 处理:调整FSH剂量,必要时减少雌激素补充。
卵泡发育不同步或低反应
表现:
- 卵泡生长缓慢,获卵数少。
- 卵子质量参差不齐(但研究显示黄体期卵子与卵泡期质量无显著差异)。
应对:
- 增加促排剂量(如FSH 300-450 IU/天)。
- 联合LH补充(如乐芮)改善卵泡募集。
取卵相关风险
1.出血或感染
黄体期卵巢血管丰富,取卵时出血风险略高。
预防:术后抗感染治疗,避免剧烈运动。
2.卵巢扭转
促排后卵巢增大,可能发生扭转(突发剧烈腹痛)。
处理:需紧急手术复位。
心理与身体负担
多次注射:黄体期促排可能需连续用药(如DuoStim方案),患者依从性要求高。
经济压力:促排药物费用较高,尤其是高剂量方案。
长期安全性(待进一步研究)
- 对卵巢储备的影响:目前尚无证据表明黄体期促排会加速卵巢衰竭,但长期数据有限。
- 胚胎表观遗传风险:少数研究关注黄体期卵子的表观遗传修饰差异,但临床结局暂无显著差异。
如何降低促排副作用等风险?
- 个体化方案:根据AMH、AFC调整药物剂量。
- 严密监测:通过B超和激素水平(E2、P、LH)动态调整。
- 全胚冷冻:避免鲜胚移植,降低OHSS和内膜不同步风险。
- 医患沟通:明确告知可能的副作用,尤其是OHSS的早期症状(如腹胀、尿少)。
黄体期促排是安全有效的,但需在生殖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权衡获益与风险。
*图文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作为诊断依据,个体有差异,如有不适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