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期促排和微刺激方案有什么区别?

提问时间:2025-07-21 11:27· 185浏览· 点赞人数23

黄体期促排和微刺激方案有什么区别?

相关问题

Related issues

在辅助生殖领域,黄体期促排与微刺激方案作为两种特色促排策略,前者通过二次利用卵泡资源提升卵子获取效率,后者以温和刺激减少卵巢负担,两者在适用人群与治疗目标上差异显著。

核心区别总结

对比维度黄体期促排(LPS)微刺激方案
适用人群卵巢低储备、卵泡期获卵少者高龄/卵巢功能减退、OHSS高风险者
启动时机月经周期黄体期(排卵后)月经周期卵泡期(月经第2-3天)
激素环境高孕酮抑制LH峰,卵泡发育同步低剂量外源激素,接近自然周期
Gn用量较高(因黄体期FSH被抑制)极低(如克罗米芬+小剂量Gn)
OHSS风险较低(但高储备者仍需警惕)极低
周期灵活性需同一周期连续促排(卵泡期+黄体期)单周期独立完成
获卵数中等(5-8枚)少(1-3枚)

具体差异分析

1. 适用人群不同

黄体期促排:

主要针对卵泡期反应不良的患者(如窦卵泡少、获卵质量差),利用黄体期卵巢内残留小卵泡继续发育。也用于时间紧迫者(如癌症患者需紧急冻卵)。

微刺激方案:

适用于高龄(>40岁)、卵巢储备极低(AMH<0.5 ng/ml)或既往OHSS史的患者。强调“少而精”,减少药物负担。

2. 用药方案差异

黄体期促排:

Gn剂量较高:通常需150-300 IU/天(因黄体期垂体FSH分泌受抑制)。

联合拮抗剂:防止早发LH峰(如思则凯)。

微刺激方案:

口服药为主:如克罗米芬(50-100 mg/天)或来曲唑,联合极小剂量Gn(75-150 IU)。

不常规用拮抗剂:依赖自然LH峰触发排卵。

3. 触发排卵方式

黄体期促排:优先选择GnRH激动剂(如达菲林)触发,避免hCG诱发OHSS。

微刺激方案:可自然排卵或小剂量hCG(5000 IU)触发。

4. 胚胎培养策略

黄体期促排:因卵泡发育不同步,可能需体外成熟(IVM)部分未成熟卵子。

微刺激方案:卵子成熟度较高,通常直接常规IVF培养。

如何选择?

优先黄体期促排的情况

卵泡期促排仅获卵≤3枚,且卵巢仍有小卵泡残留。需短时间内多次取卵(如肿瘤患者生育力保存)。

优先微刺激的情况

卵巢功能极差,常规促排反应不良。既往OHSS或对激素敏感者。

注意事项

黄体期促排的局限性:

同一周期需两次取卵(卵泡期+黄体期),患者负担较大。内膜不同步,必须全胚冷冻,后期冻胚移植。

微刺激的成功率:

单周期妊娠率较低(约15%-20%),但可多次累积胚胎。

黄体期促排是“补救性”方案,针对卵泡期失败者,强调时间效率。微刺激是“温和性”方案,针对卵巢衰退者,强调安全性。二者可联合应用(如DuoStim),但需由生殖专家个体化评估!

*图文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作为诊断依据,个体有差异,如有不适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