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生殖卵巢刺激是关键环节,常见方案包括长方案、短方案、拮抗剂方案及微刺激方案等,它们通过不同机制调控卵泡发育,为患者提供个性化选择。
试管长方案(黄体期降调节方案)
适用人群:卵巢储备正常、无PCOS者(最经典方案)。
流程:
- 月经周期第21天(黄体中期):注射GnRH激动剂(如亮丙瑞林)降调节,抑制垂体功能,防止内源性LH峰。
- 14天后(达到降调节标准):启动外源FSH/HMG促排卵,持续8~12天。
- 卵泡成熟后:触发排卵(HCG),36小时后取卵。
优点:同步化卵泡发育,减少提前排卵风险。
缺点:用药时间长,可能需额外补充雌激素缓解低雌激素症状(潮热、头痛)。
拮抗剂方案(灵活短方案)
适用人群:高OHSS风险者(如PCOS)、卵巢高反应或低反应者。
流程:
- 月经第2~3天:直接启动FSH/HMG促排。
- 促排第5~6天或主导卵泡>14mm时:加用GnRH拮抗剂(如思则凯)抑制LH峰。
- 卵泡成熟后:HCG或GnRH激动剂触发。
优点:周期短(10~12天),OHSS风险低,可灵活调整。
缺点: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拮抗剂耐药(需增加剂量)。
微刺激方案(温和刺激)
适用人群:高龄(>40岁)、卵巢低储备、既往常规方案失败者。
药物:
- 口服克罗米芬或来曲唑(联合小剂量FSH)。
- 可能省略GnRH类似物。
特点:
- 剂量低(FSH 75~150 IU/天),获卵数少(1~5个)。
- 减少药物负担和费用,但可能需多个周期累积胚胎。
超长方案(子宫内膜异位症/腺肌症首选)
适用人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者。
流程:
- 月经第2~3天:注射1~3针GnRH激动剂(每28天一针),彻底抑制卵巢功能(达到“假绝经”状态)。
- 停药后月经来潮:启动FSH促排(类似长方案)。
目的:改善内膜环境,提高胚胎着床率。
缺点:周期长达2~3个月,可能需激素替代缓解低雌激素症状。
黄体期促排(双刺激方案)
适用人群:卵巢储备差、紧急取卵(如肿瘤患者)。
流程:
- 卵泡期取卵后:继续在黄体期(月经第20天后)用小剂量FSH促排,获取第二批卵子。
特点:单周期内两次取卵,提高效率,但胚胎质量需进一步评估。
自然周期/改良自然周期
适用人群:拒绝药物刺激、宗教限制或卵巢功能极差者。
方案:
- 纯自然周期:仅监测自然卵泡发育,取卵前HCG触发。
- 改良版:加用来曲唑或小剂量FSH(75 IU)辅助卵泡生长。
获卵数:1个(需多次周期累积胚胎)。
不同方案选择的核心因素
因素 | 推荐方案 |
---|---|
卵巢高储备 | 拮抗剂方案(防OHSS) |
卵巢低储备 | 微刺激或黄体期促排 |
子宫内膜异位症 | 超长方案 |
需快速进周 | 拮抗剂或短方案 |
卵巢刺激方案的选择需结合患者年龄、卵巢储备及生育需求个体化制定。无论是经典的长方案、灵活的拮抗剂方案,还是温和的微刺激方案,核心目标都是安全获取高质量卵子,同时平衡疗效与风险(如OHSS)。随着生殖技术的发展,个性化促排和新兴方案(如PPOS)为不同人群提供了更多选择。最终,与医生充分沟通、严格监测是成功的关键。
*图文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作为诊断依据,个体有差异,如有不适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