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检测虽能精准筛查数千种遗传病,但受限于技术边界,仍有部分疾病如多囊肾、苯丙酮尿症等单基因病及复杂多基因病难以通过常规检测发现,成为医学筛查的“盲区”。
基因检测能查出的遗传病
1.单基因遗传病(检测率高)
由单个基因突变引起,通常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显性、隐性、X连锁)。
例如:
囊性纤维化(CFTR基因)
亨廷顿舞蹈症(HTT基因)
地中海贫血(HBB基因)
脊髓性肌萎缩症(SMN1基因)
2.染色体异常(检出率高)
包括数目异常(如唐氏综合征-21三体)和结构异常(如易位、缺失)。
检测技术:核型分析、染色体微阵列(CMA)、FISH等。
3.部分线粒体遗传病
由线粒体DNA突变引起,母系遗传(如Leigh综合征、MELAS综合征)。
4.某些多基因病的易感基因(但预测能力有限)
如BRCA1/2(乳腺癌/卵巢癌风险)、APOE(阿尔茨海默病风险)。
基因检测查不出的遗传病
1. 新发突变(De novo mutations)
父母基因正常,但胚胎在受精后自发突变,无法通过父母基因检测预测。
例如:约30%自闭症、某些先天性心脏病。
2. 多基因病(复杂疾病)
由多个基因+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目前难以准确预测。
例如:
- 高血压、2型糖尿病
- 精神分裂症、抑郁症
- 多数先天性心脏病
3. 表观遗传疾病
- 基因序列正常,但甲基化等修饰异常导致疾病(如某些癌症、Prader-Willi综合征)。
- 常规基因检测(如全外显子测序)无法检出。
4. 尚未被发现的基因突变
科学界对许多疾病的致病基因仍不完全清楚,数据库(如ClinVar)持续更新中。
5. 技术局限性
测序覆盖度不足:全外显子测序(WES)可能漏掉非编码区突变。
嵌合体现象:部分细胞突变可能被漏检。
结构变异检测困难:大片段缺失/重复可能被标准测序遗漏。
基因检测临床建议
- 针对性检测:如有家族史,优先检测已知致病基因。
- 全基因组测序(WGS):比全外显子测序(WES)覆盖更广,但仍无法解决所有问题。
- 结合表型分析:基因检测需结合患者症状(如罕见病需表型数据库匹配)。
- 动态更新:随着科研进展,过去“未检出”的病例可能重新找到病因。
基因检测能查出许多单基因病和染色体异常,但对新发突变、多基因病、表观遗传病等仍有局限。即使检测结果“正常”,仍可能存在未知风险,需结合临床评估。
*图文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作为诊断依据,个体有差异,如有不适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