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胚移植前补充黄体酮是提升成功率的关键步骤,其通过模拟自然排卵后的孕激素水平,为胚胎着床创造稳定的子宫内膜环境,尤其对人工周期或黄体功能不足患者至关重要。
为什么冻胚移植前需要补充黄体酮?
黄体酮的作用:
✅ 促进子宫内膜转化,使其更适合胚胎着床。
✅ 维持子宫安静状态,防止宫缩导致胚胎排出。
✅ 支持早期妊娠,直到胎盘形成(约孕10~12周)。
在冻胚移植周期中,自身黄体功能可能不足,尤其是:
- 人工周期(激素替代周期):卵巢未排卵,无自然黄体形成,必须完全依赖外源性黄体酮。
- 自然周期:即使有排卵,部分患者黄体功能不足,仍需额外补充。
不同移植周期的黄体酮补充方案
1.自然周期冻胚移植
适用人群:月经规律、自然排卵的女性。
黄体酮补充时机:
- 排卵后即开始(通常在移植前3~5天)。
- 常用地屈孕酮、黄体酮胶囊/针剂、雪诺酮(阴道凝胶)。
剂量:根据医生建议,通常黄体酮针剂40~60mg/天,或地屈孕酮20~30mg/天。
2.人工周期(激素替代周期)冻胚移植
适用人群:月经不规律、无排卵或需要控制移植时间的女性。
黄体酮补充时机:
- 内膜达标后(通常≥8mm),先使用雌激素(补佳乐)增长内膜,再添加黄体酮转化内膜。
- 移植前3~5天开始用黄体酮,模拟自然周期的黄体期。
常用药物:
- 针剂黄体酮(肌肉注射,吸收稳定)。
- 阴道黄体酮(如雪诺酮,局部吸收,避免打针痛苦)。
- 口服地屈孕酮(辅助支持,通常不单独使用)。
黄体酮需要用到什么时候?
- 移植后持续使用,直到妊娠检测(约14天)。
- 如果怀孕,继续用至孕8~12周(胎盘形成后可逐步减停)。
- 若未怀孕,停药后等待月经来潮。
黄体酮不足的表现
- 阴道出血(点滴出血或月经样出血)。
- 孕酮水平低(抽血检查P<15ng/ml可能提示不足)。
- 腹痛或宫缩感。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需及时就医调整剂量,可能增加黄体酮或更换给药方式(如针剂改为阴道用药)。
黄体酮的副作用
- 黄体酮针剂:注射部位硬结、疼痛,偶有过敏反应。
- 阴道黄体酮:分泌物增多,轻微瘙痒(注意清洁)。
- 口服黄体酮:头晕、嗜睡(建议睡前服用)。
*图文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作为诊断依据,个体有差异,如有不适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