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期促排的胚胎染色体异常率会更高吗?

提问时间:2025-09-06 12:17· 98浏览· 点赞人数23

黄体期促排的胚胎染色体异常率会更高吗?

黄体期促排胚胎染色体会异常吗?黄体期促排作为辅助生殖技术的新策略,虽能提升获卵机会,但不少患者担忧其是否会增加胚胎染色体异常风险,这一疑虑在临床实践中屡被提及。

现有研究数据

部分研究表明无显著差异:

一些研究发现,黄体期促排与卵泡期促排获得的胚胎在染色体异常率(非整倍体率)上无统计学差异。例如:

2016年一项针对卵巢低反应患者的研究显示,黄体期与卵泡期促排的胚胎异常率相似(约50%-60%,与年龄相关)。黄体期促排的卵子仍可能正常成熟,且受精后胚胎发育潜能与常规方案相近。

少数研究提示潜在风险:

有观点认为,黄体期的激素环境(高孕酮水平)可能影响卵泡发育或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导致异常率略高,但缺乏大规模数据支持。

关键影响因素:

胚胎染色体异常率主要与女性年龄相关,而非单纯由促排周期阶段决定。黄体期促排的患者通常本身可能存在卵巢储备不良(如高龄或DOR),这可能混杂统计结果。

胚胎染色体异常影响机制

  • 卵泡同步性差异:黄体期促排的卵泡可能处于不同发育阶段,导致部分卵子成熟度不足。
  • 激素环境:黄体期高孕酮可能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但对卵子染色体异常的直接作用尚不明确。

临床建议

  • 个体化评估:黄体期促排通常作为特殊人群的补充方案,需由医生根据患者卵巢功能、既往促排反应等决定。
  • 胚胎检测:无论采用何种促排方案,建议对胚胎进行PGT-A(植入前遗传学筛查),尤其针对高龄或反复流产的患者,以筛选染色体正常的胚胎。
  • 权衡利弊:黄体期促排可增加获卵机会,但需结合胚胎质量、子宫内膜同步性等综合评估。

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表明黄体期促排本身会显著增加胚胎染色体异常率,但患者自身的卵巢功能及年龄仍是主要影响因素。选择方案时需与生殖医生充分沟通,结合个体情况优化治疗策略。

*图文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作为诊断依据,个体有差异,如有不适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